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的时候,我在人生就是博领导专门的团队为全球开发和分发相关的疫苗。我记得那时我们眼看着病例数不断攀升,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的病例数。我记得我们的团队将紧迫感变为可能性,将疫苗研发和生产扩大至全球规模。我记得当时我的妻子正怀着我们的第二个儿子,我们另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进入幼儿教育阶段。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科学家和一位即将拥有更多新成员家庭的父亲,我问自己:我们能否应对这次疫情?整个世界是否能应对?我的家人是否都能安好吗?
今天,当我们看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上升,体验到为保持社交距离所作的努力范围之大,以及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令人心碎的画面时,我们中的许多人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我从H1N1流感危机中获得的认知,在今天我们面临更令人担忧的全球大流行时依然适用:在人类面临共患难的时刻,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基于科学采取的行动最有助于应对疫情。
此时此刻,我看到每个人都在顽强不屈做出适当的应对。勇敢的医护工作者为照顾患者全心奉献,夜以继日,只为挽救更多生命。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在自我隔离,有时甚至是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这样做,只为确保病毒不会传染给易感染的人群。在承受巨大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压力的情况下,各国政府正在执行扩大社交距离的政策,以求使大流行发展的曲线趋于平缓,使之不至于急剧变化。许多企业正在尽其所能,安排员工在家远程办公,为当地社区提供支持,并主动关闭零售商店。在人生就是博,我们的员工们也是加班加点,而且往往是在极具挑战的情况下,以确保我们的药物供应稳定,与医生、医院和政府等相关机构保持顺畅的沟通,并推进我们的研发工作。
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全世界团结一心,并且依靠科学的力量。全球的生物制药行业和科学家们正在竞相寻找更好的诊断、治疗方法,并为新冠肺炎开发疫苗。整个行业和学术界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同舟共济的意愿,在化合物、分析化验、制造能力、临床试验能力和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分享,只为确保我们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美国的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显示已有近150项临床试验登记在册。考虑到疫情暴发并不久,这显然是个非常高的数量,此外在中国还有更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第一个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已经展开了人体试验。这无疑是迄今为止为应对公共健康危机全球科研能力规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一次调动。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必须保持关注和警惕,原因有很多。这一流行病在许多国家尚未达到高峰。尽管数据告诉我们,多数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为轻症,但在未来几周内,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失去生命。如果这一流行病持续蔓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将难以应付。长期而言,疫情对社区的经济影响将是巨大的,需要政府提供大量长期的财政支持。各国政府和卫生系统将再次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准备措施,力求下次应对会有所不同。每次大流行之后其实均是如此。
尽管存在很多挑战,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实力空前强大的时代。专家和各国领导人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联系,互通有无,并调用实时数据。医疗技术正在全力发挥作用,测试规模迅速扩大。虽然我们在应对此次流行病方面远未达到最佳状态,但当今的科研技术使我们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反应。
也许更重要的是,作为人类,我们拥有无限的共情之心。此刻,正因我们对同胞们的共情之心,才有了发生在全球各地的英勇举动。就像我们人类曾经面对的每一次大流行一样,正是这种深切的共情将帮助我们渡过此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每一次大流行。
人类正在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展现集体行动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没有无法克服的挑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也集中力量去应对气候变化、极端贫困或全球健康的挑战,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创想地球的未来。
尽管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未能做的更好,我们终将可以实现它。